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能,把得民心、顺民意、解民忧的医保民生事业做细做实,莒南县医保局着力构建更加健全完善的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全市医保经办服务的“莒南样板”。
一、培训规范化,实现上门帮代办。定期开展政策“大讲堂”和业务“大比武”,确保医保经办人员准确把握政策、宣传政策、执行政策,打造一支规范化、专业化医保队伍。各医保工作站(点)设立帮办代办窗口,确定1名帮办代办员,负责本辖区帮办代办工作,针对老年人、视障听障、双招双引人才等特殊人群,实行“上门帮代办”服务。全县16个镇(街)人寿保险公司驻镇(街)民生服务队纳入医保政策服务体系,不断拓展帮办代办体系。2024年,累计开展“上门帮代办”服务1200余人次。
二、经办制度化,实现容缺延时办。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AB角工作制、帮办代办制等服务制度,提供延时办理、容缺受理等服务,异地备案、个账一次性处理等业务即时办结,真正做到业务经办有速度、服务群众有温度、推动工作有力度。按照“四最六统一”要求,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材料齐全但次要条件或手续欠缺的申报材料,先予受理初审“容缺办”,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齐补正的材料,通过邮寄、传真、QQ、微信等方式补交材料,确保参保群众只跑一趟。严格落实“延时办”服务,及时解决参保群众因工作时间冲突无法办理难题。2024年以来,医保经办大厅服务窗口通过“容缺办”办理医保业务30余件,延时办理160余人次,累计收到参保群众锦旗10余幅,12345热线感谢20余次。
三、网络延伸化,实现就近协同办。构建以县医保经办服务大厅为中心、16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和镇街定点医疗机构为桥梁、各定点村卫生室为终端的“1+2+N”三级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全面更新2024版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制定统一的医保经办服务标准,明确下沉事项、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办理材料。强化人员培训,规范服务行为,让参保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办医保。2024年8月,完成38家定点村卫生室“群众办事满意型医保工作点”优化规范提升工作;2024年12月,县人民医院医保工作站被省医保局评为“群众办事满意型医保工作站”,7家医保工作站(点)被评为“标准化基层医保服务工作站(点)”。联合卫建、民政、乡村振兴、教体等部门,及时互通信息,不断推进“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企业退休一件事” “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等多个服务事项“协同办”,累计协同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3280余件。
四、信息智能化,实现业务自助办。坚持数智赋能,推动医保信息化建设,以定点医疗机构自助服务终端为阵地,建立“互联网+医保经办”智慧化服务模式,继续拓展刷脸结算覆盖范围,推动“智慧医保”创新发展,打造智慧便捷高效的医保信息化服务,推动医保服务更加惠民便民。自2023年十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大店镇中心卫生院在全市率先开展医保“刷脸”结算试点以来,全县31家定点药店、2家定点诊所、24家定点医疗机构配备刷脸支付终端,累计刷脸支付3万余人次。连续两年秋季退伍季,联合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利用移动办公设备,现场为560余名退役军人办理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
五、服务多样化,实现您需我就办。常态化开展“医保政策进万家”“医保干部进基层”活动,利用移动办公设备现场为参保群众办理医保业务1221件。创新服务载体,推动医保经办服务再升级,持续深化与宣传部门“一村一年一场戏”和城市社区“同心微善”志愿服务活动,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医保政策宣传和医保经办服务搬到群众生产生活现场,让政策宣传更“聚人气”,让经办服务更“接地气”,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实行“您需我就办”服务,用“一对一”服务兑现“一次办”承诺。截至目前,全县413家医保工作站(点)累计为参保群众开展“您需我就办”服务16000余人次。